道指收跌近100点 科技股大跌推动纳指跌近1%
美股周一走势震荡,收盘全线下跌,原因是科技股大幅走低。在上周的整体交易中,标普500指数和道指均累计下跌了4%以上,纳指也下跌了3.7%。上周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股受挫,这个板块一周累跌3.8%,创下了自3月份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89.44点,报收于25250.55点,跌幅为0.35%,盘中宽幅震荡,一度最高上涨142.43点,但也一度最低下跌96.11点;标普500指数下跌16.34点,报收于2750.79点,跌幅为0.59%,其中科技板块下跌1.5%以上;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66.15点,报收于7430.74点,跌幅为0.88%。
中概股收盘:阿里百度双双跌逾2% 蔚来大涨近5%
在美上市中概股周一收盘涨跌不一,阿里巴巴等七只知名中概股多数下挫,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均跌逾2%,网易和京东双双跌超1%,搜狐则大涨近3%。在知名中概股中,阿里巴巴跌2.13%,京东跌1.27%,百度跌2.07%,新浪跌0.13%,微博涨1.22%,网易跌1.33%,搜狐涨2.99%。昨日,蔚来宣布,截至2018年9月30日,蔚来已累计交付3368台高性能电动7座SUV ES8,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交付量为3268台。
A股融资余额跌破8000亿元 创近四年新低
截至10月12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4826.6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66.94亿元;两市融资余额跌破8000亿元,创出2014年11月25日以来新低。10月11日上证指数大跌5.22%,当日融资余额环比前一个交易日下降140.76亿元。在融资余额下降的同时,两融交易依然活跃,以10月11日、12日为例,这两天单日融资买入额均在200亿元以上。不过,当天的融资偿还额更高,分别高达407.26亿元、337.91亿元,导致融资余额呈下降趋势。
沪伦通筹备进入“冲刺” 券商27日起可提交开通申请
上证报记者获悉,券商自本周一开始进行全天候专项测试,通过测试的券商将在周三前向交易所提交参与沪伦通经纪业务的意向申请,并自27日起向上交所递交正式的开通申请。上述券商负责人进一步介绍道,有意在沪伦通业务上线前开通交易权限的券商,在通过全天候测试之后,应在本周三下班之前向上交所提交开展沪伦通经纪业务资格的意向申请。上述大型券商人士表示,下周交易所会组织沪伦通业务讲师培训工作,之后,公司会安排参会人员对所有分支机构、营业部进行培训,其后再安排营业部的专业人士对合格投资者作现场宣讲及培训工作。
9月CPI今日公布 或连续3个月处于“2时代”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普遍预计,9月份CPI同比涨幅或连续第3个月处于“2时代”。7月份CPI同比上涨2.1%,重回“2时代”。8月CPI同比涨幅升至2.3%,多家机构认为9月份CPI同比增速将进一步抬升至2.5%左右,PPI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3.7%左右。赵金厚指出,从价格来看,分化趋于明显,生猪主产区处于疫区的生猪价格受到压制,调入区域由于猪源采购日趋困难,生猪价格已经明显上涨。
桥水警告美国经济增长或已“见顶”三季报将检验美股牛市韧劲
即使暂且撇开飘忽不定的消息和情绪因素,只谈美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的基本面,华尔街大佬们也出现截然不同的看法。 上周连续暴跌并引发全球股市大地震的美股,在上周五经历一轮“过山车”行情后,终于迎来反弹。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早盘涨逾400点后掉头向下,尾盘逆转收涨280点;标普500指数止步“六连跌”,收盘涨1.42%;科技股走势回暖,推动纳斯达克指数大涨2.29%。美股周一小幅低开,截至发稿,道指跌0.1%,报25315.18点;标普500指数跌0.15%,报2763.06点;纳指跌0.39%,报7467.54点。
高盛:美股抛售潮即将过去 建议投资者买入成长股
在经历了惊魂一周后,美股投资者周一依然小心翼翼。不过高盛认为,抛售潮即将过去,稳健的基本面将能为股价提供支撑。高盛首席美股策略师David Kostin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高盛将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位设在2850点,较周一收盘高出近4%,而高盛认为,股市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在Deshpande看来,被视为市场情绪指标的被动基金资金流动,与市场回报率高度相关,这也意味着,这些资金流动可能会加剧本已明显的抛售潮。面对这些不利因素,高盛建议客户转向增长型股票,关注那些资产负债表表现强劲的公司。
国资“抄底”民企,造成“国进民退”?国资委正面回应!
从今天深圳的上市公司表现来看,国资“驰援”提振了市场情绪。而除了深圳的消息外,国资委在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的发布会上,也直面市场关注的关于国资收购民企股权的问题,给民企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有媒体反映国资“抄底”收购民资上市公司,造成“国进民退”现象,事实上,这只是在当前环境下国企和民企的一种正常的市场化行为,是国企和民企互惠共赢的一种市场选择,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更不涉及意识形态。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 、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