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达9.04亿,占网民总数87.6%

商业 2022-06-27 16:49:39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达9.04亿,占网民总数87.6%

轻轻一扫,账单付好

日常消费扫扫码,居家缴费动动手……随着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很多中国人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现在出门不用带钱包,带上手机就够了”。普及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之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22》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银行处理的移动支付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是2012年的282.67倍和228.13倍。经过近10年的发展,移动支付已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标配”。

没带现金?扫码就行!

扫码骑单车、买电影票、逛商场购物、家里缴煤气费……前些天,广州市一家企业的“90后”职员王伟打开一款移动支付应用的年度账单发现,一年中自己大多数付款都是通过移动支付完成。“我已经很久没有掏钱包了。现在付款,总是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扫一扫。”王伟说。

不仅年轻人玩得溜,中老年人也开始喜欢扫码。去菜市场买菜没带现金?“带手机了吧,扫码就行!”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农贸市场里,摆摊卖菜的陈阿姨见到顾客没带现金,就会熟练地指一指收款二维码。快60岁的她,每天都在和收付款二维码打交道。她说:“现在年轻人买菜都喜欢扫码,慢慢地我也学会了,收钱不用找零,快得很,多方便呀。”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04亿,占网民整体的87.6%。

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覆盖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成为主流零售支付方式。相关报告显示,移动支付较为活跃的有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中大型实体商户,小摊贩、菜场、水果店等小型实体商店,以及交通出行场所、电商平台等,移动支付生态圈逐步形成。网友说,移动支付受青睐,得益于其操作简单便捷、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的特点,同时,市场主体的优惠促销活动多、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等,对用户习惯的培养也起到重要作用。

线上跨城缴费便民

“现在用手机小程序就能缴纳社保费,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专门跑一趟了!”在深圳市打工的小吴家乡在内蒙古,如今收到关于缴纳城乡居民医保的通知时,他只需要在手机上搜索“社保缴费”微信小程序,指尖轻点就能在异地快速完成缴费。

近年来,各地税务部门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社保缴纳渠道越来越多,缴费方式也愈发灵活。去年,内蒙古、上海、安徽、宁夏、广东深圳等地相继开通微信小程序缴纳社保的通道,全国支持小程序登录社保缴费的省市和地区增加到25个。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2021微信支付智慧社保数据报告》,过去一年,用户共通过微信支付缴纳社保超7.5亿笔,同比增长逾30%,其中江西、贵州、河南等地异地缴纳社保人数最多。在支付宝应用中,目前已支持全国292个城市的社保查询及社保缴费业务办理。

各地公共服务部门还通过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应用上开设“窗口”,让群众不用跑腿或少跑腿,坐在家中也能缴费、办事。比如,移动支付平台积极配合各省市数字政务建设,开通“数字市民中心”,联合各地政府部门提供公安、公积金、医疗、环保、税务、民政、教育、水电燃、交通出行等多种服务。在广东,税务部门联合微信支付打造了小程序“粤税通”,可提供办税、申报纳税、开具发票、社保税务、涉税查询等112项服务。

随时防范安全风险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说,移动支付操作便捷,没有时空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费用,为用户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大大提升交易效率,有效促成各类贸易,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支付在让人们消费购物更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烦恼。“被骗?我没被骗啊,你不懂别瞎说。”刚接到反欺诈中心客服人员的电话时,58岁的张女士还在为一笔本应转给“炒股大师”的钱被平台方截停而生气。经过客服人员耐心解释,张女士决定和家人商量一番再做决定。半小时后,张女士给客服人员打来电话道谢:“我的一个朋友转了2万多块钱后,‘炒股大师’就联系不上了。这次多亏了你们提醒,我才没有被骗。”

为了防范移动支付带来的诈骗和安全风险,不少企业在行动。如中国银联云闪付APP业务已实现主要场景对接用户风控系统,并触发不同强度的处置建议;腾讯升级“钱袋子守护计划”,加强对用户的事前安全教育、事中增加可疑交易防骗客服提醒和延长“冷静期”,并针对资金支付环节进行重点识别与打击。

银联专家提示消费者,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切勿将自己办理的手机卡、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买卖、租赁给犯罪分子;注意识别套路,防范不法分子以“高利理财”“虚拟币投资”“直播交友”“网络借贷”为噱头进行诱惑、实施欺诈。(记者 彭训文)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 、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